23春學期(高起本:1709-2103、專升本/高起專:1909-2103)《軟件工程與軟件測試技術》在線作業-00003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25 道試題,共 50 分)
1.在下列選項中不屬于軟件工程學科所要研究的基本內容
A.軟件工程材料
B.軟件工程目標
C.軟件工程原理
D.軟件工程過程
2.描述結構化系統分析方法的工具不包括( )
A.數據流圖
B.組織結構圖
C.數據詞典
D.結構化語言
3.白盒測試法是根據程序的( )來設計測試用例的方法。
A.輸出數據
B.內部邏輯
C.功能
D.輸入數據
4.在考察系統的一些涉及時序和改變的狀況時,要用動態模型來表示。動態模型著重于系統的控制邏輯,它包括兩個圖: 一個是事件追蹤圖,另一個是( )。
A.順序圖
B.狀態圖
C.系統結構圖
D.數據流圖
5.使用軟件時提出增加新功能就必須進行( )維護。
A.預防性
B.適應性
C.完善性
D.糾錯性
6.可行性研究要進行一次()需求分析。
A.詳細的
B.全面的
C.簡化的,壓縮的
D.徹底的
7.系統流程圖是描述()的工具。
A.邏輯系統
B.程序系統
C.體系結構
D.物理系統
8.( )是表達系統類及其相互聯系的圖示,它是面向對象設計的核心,是建立狀態圖、協作圖和其他圖的基礎。
A.部署圖
B.類圖
C.組件圖
D.配置圖
9.下列軟件開發模型中,支持需求不明確,特別是大型軟件系統的開發,并支持多種軟件開發方法的模型是( )。
A.原型模型
B.瀑布模型
C.噴泉模型
D.螺旋模型
10.下列錯誤的是
A.盡量不使用數據耦合
B.少用控制耦合和標記耦合
C.限制公共環境耦合的范圍
D.完全不用內容耦合
11.每個對象可用它自己的一組屬性和它可以執行的一組( )來表征。
A.操作
B.功能
C.行為
D.數據
12.下列是面向對象設計方法中有關對象的敘述,其中( )是正確的。
A.對象在內存中沒有它的存儲區
B.對象的屬性集合是它的特征表示
C.對象的定義與程序中類型概念相當
D.對象之間不能相互通信
13.( )是把對象的屬性和操作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個獨立的對象,其內部信息對外界是隱藏的,外界只能通過有限的接口與對象發生聯系。
A.多態性
B.繼承
C.消息
D.封裝
14.面向對象軟件技術的許多強有力的功能和突出的優點,都來源于把類組織成一個層次結構的系統。一個類的上層可以有父親,下層可以有子類。這種層次結構系統的一個重要性質是( ),一個類可獲得其父親的全部描述(數據和操作)。
A.兼容性
B.繼承性
C.復用性
D.多態性
15.下列不屬于面向對象的要素有( )。
A.繼承
B.抽象
C.分類性
D.封裝
16.需求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系統開發的具體方案
B.進一步確定用戶的需求
C.解決系統是"做什么的問題"
D.解決系統是"如何做的問題"
17.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語言不同于其他語言的最主要特點是( )。
A.模塊性
B.抽象性
C.繼承性
D.內聚性
18.軟件模塊設計準則中個錯誤的是
A.降低模塊之間的耦合性,降低模塊的內聚性
B.模塊的作用范圍應該在控制范圍內
C.設計功能可預測并能得到驗證的模塊
D.適當劃分模塊規模,以保持其獨立性
19.為了提高模塊的獨立性,模塊之間最好是( )。
A.公共環境耦合
B.控制耦合
C.數據耦合
D.特征耦合
20.DFD 中的每個加工至少有( )
A.一個輸入流或一個輸出流
B.一個輸入流和一個輸出流
C.一個輸入流
D.一個輸出流
21.結構化分析方法(SA) 最為常見的圖形工具是( )。
A.程序流程圖
B.實體聯系圖
C.數據流圖
D.結構圖
22.驗收測試的任務是驗證軟件的( )。
A.可靠性
B.正確性
C.移植性
D.有效性
23.面向對象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建立3類模型,即( )。
A.系統模型、ER 模型、應用模型
B.對象模型、動態模型、功能模型
C.ER模型、對象模型、功能模型
D.對象模型、動態模型、應用模型
24.軟件需求分析階段的工作,可以分為以下4 個方面:對問題的識別、分析與綜合、編寫需求分析文檔以及( )。
A.總結
B.階段性報告
C.需求分析評審
D.以上答案都不正確
25.分層DFD 是一種比較嚴格又易于理解的描述方式,它的頂層圖描述了系統的( )。
A.細節
B.輸入與輸出
C.軟件的作者
D.繪制的時間
二、多選題 (共 5 道試題,共 10 分)
26.在設計人機界面的過程中,需考慮下面哪幾個問題:
A.系統響應時間
B.用戶幫助設施
C.出錯信息處理
D.命令交互
27.數據存儲管理模式有( )。
A.文檔管理系統
B.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
C.面向對象數據庫管理系統
28.分析員和用戶雙方確定對軟件系統有哪幾方面的綜合要求。
A.功能需求
B.性能需求
C.環境需求
D.接口需求
29.組成數據字典的元素有
A.數據流
B.數據流分量(數據基本項)
C.數據存儲
D.數據處理(加工)。
30.需求獲取的常用方法
A.客戶訪談
B.建立聯合分析小組
C.問題分析與確認
D.快速建立軟件原型模型來獲取需求
三、判斷題 (共 20 道試題,共 40 分)
31.HIPO 法既是需求分析方法,又是軟件設計方法
32.發現錯誤多的模塊,殘留在模塊中的錯誤也多。
33.面向對象系統的確認測試是面向白盒的,并且可以應用傳統的白盒方法完成測試工作。
34.條件覆蓋的基本思想是,設計足夠多的測試用例,不僅每個語句至少執行一次,而且使判定表達式中的每個條件都取到各種可能的結果(真或假)。
35.功能模型是類似編譯器之類系統的主要模型。
36.動態測試是指通過運行程序發現錯誤。
37.面對復雜的系統繪制系統流程圖時,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分層次地描繪這個系統(系統流程圖分層)。
38.在結構化的程序中通常有3種循環類型:簡單循環、串接循環和嵌套循環。
39.類封裝比對象封裝更具體、更細致。
40.用例圖用于展示系統將提供什么樣的功能,以及用戶將如何與系統交互來使用這些功能。
41.PAD圖是二維樹形結構的圖形,自下而上、自左向右順序執行,遍歷所有結點
42.在能滿足用戶需求的條件下,應選擇復雜度更高的算法。
43.數據流圖是系統邏輯功能的圖形展示。圖中沒有任何具體的物理元素,主要強調的是數據流和處理過程。
44.結構化程序技術可以顯著提高軟件開發的成功率和生產率。
45.IPO圖是輸入、處理、輸出圖(Input-Process-Output)的簡稱。
46.當系統中包含的任務在5個以下時,不用增加專門用來協調任務之間的關系的任務。
47.針對各種邊界情況設計測試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錯誤。
48.應使用同樣的類初始化系統中其他人機交互部件類,保證整個系統人機交互界面的一致性。
49.對象模型中,關聯是連接不同對象的紐帶,指定對象相互之間的聯系路徑。
50.自頂向下集成測試不需要測試驅動模塊,需要樁模塊。
奧鵬,國開,廣開,電大在線,各省平臺,新疆一體化等平臺學習
詳情請咨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